1、充分利用在線監測儀表、設備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和中控系統等的遠程監 控和故障診斷功能,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工藝運行問題,保障污水處理廠正常穩定運行。2、關注進水余氯值或反映消毒劑影響的指標,分析進水余氯變化對污水處理廠運 行的潛在影響,并視情況采取應對措施。3、使用氯消毒的污水處理廠宜優化含氯消毒劑投加量,在保證消毒效果的同時, 降低出水余氯對水生態安全的影響。4、加強作業區域(特別是封閉區域、有限空間)的通風和消毒,做好各類泥水飛 濺的防護措施,有效防范從業人員的接觸或吸入暴露風險。5、加強柵渣、沉砂、污泥的處理、儲存和運輸過程的管控。
1、檢查和評估進水泵池(房)、格柵間、曝氣沉砂池等區域從業人員作業空間的 通風條件,確保作業空間的通風系統正常運行或自然通風狀況良好。1.預處理單元的明渠應加蓋封閉,條件允許時可加裝除臭系統風管防止氣溶膠擴散。2.作業空間設有負壓通風或除臭設施時,加強設施監控和維護,確保設施穩定運 行??稍诔粼O施處理能力允許范圍內,加大預處理單元的通風量。3.未設負壓通風或除臭設施的相對封閉作業空間,應進行主動送風或強制排風??稍诔鲲L口臨時增加紫外線、臭氧或化學消毒措施。4.減少工作人員進入上述區域的頻次,工作期間避免在出風口附近活動,以降低吸入暴露風險。2、做好預處理單元作業空間的日常消毒。有條件時,可臨時增加噴霧或紫外線消毒措施,每天定時進行消毒作業。1.有生物除臭系統時,不宜使用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確需使用時,應密切關注 除臭效果,控制消毒劑對除臭系統微生物的影響。2.從業人員進入作業區域期間,停止噴霧消毒或紫外線消毒,避免對從業人員造成傷害。3.噴霧消毒宜使用有效氯濃度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1.使用不漏水容器收集柵渣和沉砂,做到隨產隨清,避免長期堆積。2.定期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柵渣、沉砂堆放點進行噴霧消毒。3.可在柵渣螺旋輸送設備上臨時增加噴霧消毒措施,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柵渣進行連續噴霧消毒。4.可在柵渣、沉砂堆放點周邊加裝封閉設施或除臭系統風管,避免氣溶膠擴散。4、進入預處理單元清理柵渣和沉砂作業的從業人員,應全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并達到以下要求。1.清理前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清理對象進行噴霧 消毒。清理后對堆放點、工具和相關設備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毫克/升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2.每次清理柵渣、沉砂的連續作業時間宜不超過30分鐘。完成工作后及時清潔 雙手及面部,更換鞋子并使用有效氯濃度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更換的 鞋子做徹底消毒。5、檢査預處理區域及設備周邊的污水飛濺狀態,劃定污水飛濺的限制出入區域。有條件時可釆取增設防護罩等措施,降低污水飛濺風險。1、結合污水處理廠進水和出水的水質檢測結果,分析疫情期間公共場所和家庭大 量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污水處理廠的影響??筛鶕M水余氯值,適時回流少量剩余污 泥至污水處理廠進水端、投加脫氯藥劑或投加碳源等,以降低含氯消毒劑的影響。2、密切關注生物和深度處理單元設施的運行狀態,做好防飛濺措施,降低從業人 員接觸或吸入暴露風險。1.檢査各種跌水點、溢流堰、機械曝氣、鼓風曝氣、機械攪拌等區域的泥水飛濺 狀態,劃定存在泥水飛濺風險的區域。2.使用轉碟、轉盤、轉刷等機械表面曝氣設備的,宜在設備上增設防泥水飛濺的蓋板或防護罩。3、加強鼓風機、提升泵、回流泵和排泥泵等關鍵設備的運行保障工作,通過日常 巡檢、遠程監控和周期性維修維護,確保關鍵設備的正常運行。4、加強生物及深度處理單元封閉、半封閉區域的通風和消毒,在從業人員定期作 業的區域,可臨時增加噴霧消毒或紫外線消毒措施。1.從業人員進入前,可進行噴霧消毒或紫外線消毒。從業人員進入作業區域期間, 停止噴霧消毒或紫外線消毒,避免對從業人員造成傷害。2.生物及深度處理單元通風接入生物除臭單元的,噴霧消毒點宜遠離除臭單元的進風口。3.噴霧消毒宜使用有效氯濃度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1、加強消毒設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確保消毒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指標達到排放標準要求。2、采用氯消毒時,宜根據水質水量、排放標準、接觸時間和水溫等,優化調整含 氯消毒劑的投加量。1.加氯消毒的接觸時間宜大于30分鐘,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一級A排放標準時,投加量宜為3?5毫克/升。如果接觸時間不足30分鐘, 宜根據濃度時間乘積和消毒效果確定氯消毒劑投加量。2.消毒前端釆用了高級氧化或膜生物反應器等工藝時,可根據消毒效果減少氯消毒劑投加量。3.加強氯消毒劑存儲、使用等過程的規范管理,關注氯消毒劑的有效氯含量的變化。3、釆用紫外線消毒或臭氧消毒時,應加強巡檢和維修維護,保障設施設備的安全 穩定運行。宜根據接觸時間和消毒效果,優化調整紫外線強度或臭氧投加量。4、釆用紫外線消毒或臭氧消毒時,宜將氯消毒作為備用消毒方式。5、宜協同使用氯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等技術,保障消毒效果、降低出水余氯值。6、關注氯消毒劑用量增加對水生態安全的影響。宜在污水處理廠出水點臨時增設指示性水生動物觀察池,指導調整氯消毒劑用量。1、應在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排放口設置圍欄或警示牌,避免公眾靠近排放口或與周邊水體直接接觸。2、再生水排入公眾可能直接接觸的受納水體時,宜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禁止水上娛樂、垂釣等活動。3、應暫停污水處理廠內以再生水為水源的景觀噴泉、景觀瀑布等。4、宜暫停與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再生水利用途徑,如再生水用于城市雜用水 (市政道路噴灑、洗車、居民小區雜用、園林澆灌等)。確需利用再生水時,應加 強再生水消毒、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檢測和用水端余氯含量檢測。1、釆取劃定風險區、增加防護罩等措施,降低操作人員在污泥處理過程中直接接觸或飛濺接觸污泥的風險。2、宜在污泥處理、存儲和裝卸車間臨時增加噴霧消毒或紫外線消毒措施,并確保通風系統運行良好,降低從業人員的接觸或吸入暴露風險。3、后續無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的,污泥脫水前可適當加入氯消毒劑,并關注氯消 毒劑對脫水性能和處置途徑的影響。直接影響污泥脫水效果時,應減少氯消毒劑用量或停止投加。4、后續有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的,不宜向污泥中加入氯消毒劑,避免氯消毒劑對 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工藝的微生物產生影響。5、加強帶式脫水或板框脫水車間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降低從業人員的接觸或吸入暴露風險。6、脫水污泥隨產隨清,避免在廠內露天堆放。確需露天堆放的,應做好堆放污泥 的噴霧消毒和從業人員的防護措施。污泥堆場的外表面每日至少一次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污泥出廠前應噴霧消毒。7、做好污泥裝卸和運輸車輛的清洗和消毒,避免裝卸過程中沾染在車輪和箱體上的污泥在運輸過程中撒落。污泥運輸車輛在出廠前進行水沖清洗,使用有效氯濃度 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釆用敞篷車輛運輸污泥時,應采取苫蓋措施。1、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設置除臭設施,保障設施的持續和穩定運行,確保通風和除臭效果。2、優化除臭設施工藝運行參數或臨時增設消毒措施,強化除臭設施的病原體滅活效果。1.采用光催化氧化除臭工藝的,加強設備維護管理,強化光催化氧化的病原體滅活效果。2.釆用化學噴淋洗滌除臭工藝的,可在噴淋液中增加次氯酸鈉等含氯消毒劑,并同步關注消毒劑對除臭效果的影響。3.釆用生物除臭工藝的,可在除臭設施進風口臨時增加紫外線消毒措施,或在出風口臨時增加紫外線、臭氧或化學消毒措施。1、宜在污水處理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安裝自動采樣器、在線水質分析儀等,減少或避免人工取樣或化驗。2、因運行管理需要必須人工取樣和化驗時,應做好人員安全培訓、加強取樣和化驗過程中的個人安全防護,降低人員暴露風險。1.取樣時,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避免身體任何部位與污水或污泥直接接觸。2.取樣后,對樣品容器外表面消毒后放入密封袋或密封箱,再對密封袋或密封箱外表面消毒,然后送至化驗室。3.化驗時,加強化驗室通風,有條件時可在通風柜中進行樣品處理。移取樣品后及時蓋住容器口。完成樣品處理后,對容器表面消毒。3、保障化驗室的消毒物資供給,加強化驗室運行過程中的消毒措施。1.取樣瓶和各種可能沾染污水或污泥的燒杯、量筒、比色管等玻璃器皿,應進行 漂洗、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以上,再進行刷洗、沖洗和晾干備用。2.化驗開始前,做好工具、儀器和試驗臺的消毒措施;化驗結束后,對化驗區進 行噴霧消毒。3.化驗室應常備消毒濕巾、75%醫用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肥皂等消毒用品?;炦^程中如發生樣品沾染和飛濺,立即用水沖洗并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4、加強化驗室的人員準入管理,妥善管理儀器和處理廢棄物。1.嚴禁非從業人員、防護不足人員或未被授權的人員進入化驗室。2.化驗工作應分散開展,做到每個區域及相關儀器和設備專人專用。3.化驗過程中產生的樣品廢液、各種容器的第一次漂洗液等,統一收集至含有消毒液的廢液桶,禁止直接倒入水槽中。5、關注在線監測儀表的運行狀態和工藝數據,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運行問題。1.聯系第三方定期維護進水在線水質儀表和流量計,支持運行人員準確了解進水的水質和水量特性。2.加強對溶解氧儀和污泥濃度計等工藝狀態儀表的清洗和維護,定期進行標準曲線校準,保證關鍵儀表的正常運行。3.出水在線水質儀表顯示超標或異常數據時,及時分析原因、進行儀表校準或化驗室檢測比對。6、對自動采樣器、在線水質儀表等儀表設備與水接觸的部分進行檢查、維護和維修前,使用有效氯濃度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并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1、地下或半地下污水處理廠應強化操作巡視層的通風,加強出入人員管控。1.加大地下或半地下污水處理廠操作巡視層的通風量。2.適當減少地下或半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日常巡檢和取樣頻次,充分利用遠程監控系統進行日常運行維護。3.減少操作巡視層中各種檢查孔、觀察孔、取樣口的開啟次數,避免構筑物層氣溶膠大量進入操作巡視層。2、加強操作巡視層的日常消毒,保障作業空間的清潔,降低從業人員暴露風險。1.宜在地下或半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操作巡視層臨時增加紫外線消毒或噴霧消毒措施,定期進行消毒作業。2.每次開啟檢査孔、觀察孔、取樣口作業前,使用有效氯濃度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周邊區域進行噴霧消毒。3.作業期間無污水或污泥沾染風險的作業區域,作業完成后使用有效氯濃度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作業區域周邊進行噴霧消毒。
4.作業期間可能沾染污水或污泥的作業區域,作業完成后使用有效氯濃度 1000-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對作業區域周邊進行噴霧消毒。(參考資料:重大疫情期間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管理指南)